华特气体8月29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接受94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及最近主要变化。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特气体”或“公司”),成立于1999年,于2019年12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268。华特气体是一家专注于特种气体国产化,聚焦主营业务发展的公司;长期以来,公司坚持自主可控、创新发展,是率先打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面板、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尖端领域气体材料进口制约的气体厂商。公司主营业务以特种气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核心,辅以普通工业气体和相关气体设备与工程业务,提供气体一站式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公司的特种气体主要面向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新能源、光纤光缆等新兴产业。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芯片及器件产品在半导体照明、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数据中心、消费类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司的电子特种气体产品在电子领域实现了包括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光刻气、高纯二氧化碳、高纯一氧化碳、高纯氨、高纯一氧化氮、高纯三氟甲烷、高纯八氟丙烷、锗烷、高纯乙烯、高纯甲烷、高纯六氟丁二烯等众多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自主研发的氟碳类、光刻稀混气类、氢化物、氮氧化合物等产品主要应用在芯片制程工艺中的刻蚀、清洗、光刻、外延、沉积/成膜、离子注入等环节。公司掌握了特种气体从生产、存储、检测到应用服务全流程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气体合成、纯化、混配、气瓶处理、分析检测以及供气系统的设计、安装、日常维护等环节。公司精益求精,在原有核心技术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持续提升各节点技术水平,追求更高的纯度、更低的杂质含量、更稳定的质量、更高的检测精度。公司经过多年行业沉淀,在高端市场领域实现了突破,积累了国内外众多优质客户,尤其在集成电路领域,对国内8-12寸芯片厂商的覆盖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有超过20个产品已经批量供应14纳米先进工艺,超过13个产品供应到7纳米先进工艺,2个产品进入到5纳米先进工艺。第三代功率器件半导体方面,公司产品满足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等生产需求。公司也已进入到全国最大的氮化镓厂和碳化硅厂供应链。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的技术积累日益深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取得259项专利,其中40项发明专利、21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3项外观设计专利。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包括多项电子工业用气体国家标准在内的67项标准,6项行业标准,1项国际标准和11项团体标准。公司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02专项)中的《高纯三氟甲烷的研发与中试》课题等重点科研项目,还承担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一代显示技术)项目中的“平板显示器用特种气体”研发,公司于2017年、2019年、2021年、2023年作为唯一的气体公司连续四届入选“中国电子化工材料专业十强”。2023年公司荣获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第六届“IC创新奖”成果产业化奖(集成电路用稀混光刻气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荣获“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广东省专利奖优秀奖”、“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23年度佛山市科技领军企业(创新效能)”、“2023年度全国气体标准化先进单位”、“2023年度梅州扶贫济困奖铜奖”、“2024年佛山市南海区政府质量奖”、“2024上市公司口碑榜(新材料最具成长上市公司)”、“TOP20大湾区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等荣誉称号。
答: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7,652.88万元,同比下降5.77%,(其中,特种气体收入42,294.05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65%;普通工业气体收入14,891.0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23%;工程与设备收入8,104.8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约12%)。公司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90.72万元,同比下降18.9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40.09万元,同比下降17.97%;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347,581.98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03,358.63万元,较报告期初增长4.29%。上半年,行业呈现“需求端回暖、价格端承压”的显著特征,公司部分核心特气产品销量增长明显,但是由于行业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产品销售价格受到影响,价格下行直接对冲了销售增长的积极效应,导致公司整体销售收入未能同步提升,反而呈现同比下滑态势。由于报告期内部分费用增加以及汇兑损益的影响,叠加公司需按规定计提可转债利息费用形成的额外财务支出,当期利润仍受一定影响。
答:特气产品要进入到集成电路领域应用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因为用于半导体的电子特气在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合成、纯化、混合气配制、充装、分析检测、气瓶处理等多项工艺技术,以及客户对纯度、精度等高要求。一是气体纯度,要求超纯、超净。超纯要求气体纯度达到4.5N、5N甚至6N、7N,超净即要求严格控制粒子与金属杂质的含量,纯度每提升一个N以及粒子、金属杂质含量浓度每降低一个数量级都将带来工艺复杂度和难度的显著提升;二是精度,尤其是混合气以光刻气为代表,其配制过程的难度与复杂程度很高;三是包装物处理,包装物是保证气体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不会被二次污染的关键,对气瓶内部、内壁表面等的处理涉及去离子水清洗、研磨、钝化等多项工艺,而磨料配方筛选、研磨时间设定、钝化反应控制等均依赖于长期的行业探索和研发;最后是分析检测,这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没有掌握其方法就无法判定,无法给产品杂质定性等。
答: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成熟制程和先进制程工艺的多品类应用、对国内8-12寸芯片厂商的覆盖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IC头部客户的认同、品牌驱动力、供应链反应迅速、服务及时等。
答:公司深耕氦气产品多年,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资源,在氦源上有自己的优势。公司氦气产品有液氦、高纯氦气、超高纯氦气等多款产品,同时深耕多年积累一批优质客户,产业链较为完整。
答:公司在业内首创准分子激光气中微量氟的检测关键技术,解决了重组分、百分比浓度含氟量等行业检测难题。公司自主研发有Ar/F/Ne、Kr/Ne、Ar/Ne、Kr/F/Ne和Ar/Ne/Xe等多款稀混光刻气,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多款稀混光刻气(其中2款含有微量氟)同时通过荷兰ASML公司和日本GIGAPHOTON株式会社认证的气体公司,产品在境内外半导体厂广泛应用,有力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进程。
问:上半年,公司毛利情况?毛利率提升原因?公司未来在持续优化毛利上有哪些举措?
答: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约1.8个百分点,达33.42%;特种气体毛利同比提升约2.4%,达39.63%。报告期内,因公司新产品逐步释放产能并顺利实现成果转化并推向市场,凭借新产品更优的盈利结构,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同比提升,展现出产品结构优化的积极成效。公司将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积极地开发和新建全产业链项目、深化气源合作等方式向上延伸产业链、持续海外设点、优化业务模式、升级生产线、开展技术改造等方式,提升产能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自主可控能力,来实现毛利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答: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种气体国产化,聚焦主营业务发展的公司,公司始终坚持特种气体研发为主,普气和气体设备及工程管道业务为辅的发展路径。
答:公司围绕“差异化发展与国际化布局,打造亚洲领先的特种气体公司”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一系列、跨地域的收并购,以实现长期目标;公司收并购的方向还是聚焦在主营业务发展上,公司将利用自身优势及满足产业链全球化趋势需求,将围绕补全公司在产品种类、产业链、区域等方面进行整合。
答:紧扣公司“以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发展内核,聚焦先进制程(14nm及以下)应用气体材料、新能源、光伏等特种气体领域高端赛道,重点攻坚高纯丙烯、高纯乙炔、高纯三氟化氯、电子级溴化氢,电子级乙硅烷等“卡脖子”产品,通过联合高校院所,博士后工作站,提升产品的纯度,强化高端电子特气自主可控研发体系,突破更多的高端制程产品打破海外企业的垄断地位,推动公司从“国内替代”向“技术并跑”进阶,夯实国产化“自主可控、高端引领”的核心技术地位,为后续市场份额提升提供硬实力。立足行业“研发周期长,市场需求快”的矛盾痛点,进一步完善技术转化机制,构建“市场需求产品调研—研发立项—小试—中试—验证—量产”全链条协同体系。同时,不断完善技术转化机制,优先调配资源,缩短量产周期,确保研发与市场需求同频,每年能快速响应市场,推出新产品抢占先机,巩固公司成果转化能力。以“深挖细分领域,巩固技术壁垒”为核心,聚焦半导体、显示面板等细分赛道,与半导体厂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定制化供气方案、本地化仓储、配送等服务,实现对国内8-12寸半导体厂客户覆盖率居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国内市场供应地位;在国际市场,公司的业务模式逐步由中间商转终端客户,推动海外客户覆盖率夯实竞争力。通过“国内稳基、海外拓疆”的双轮驱动,逐步打破全球特气市场由欧美、日韩企业主导的格局,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
答:电子特种气体作为电子材料领域的关键性材料,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纤光缆、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环保、医疗等领域。集成电路产业在政策推动、国家各级产业基金扶持等多重因素的促进下,面向世界前沿水平加速追赶。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芯片市场需求正在经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高端芯片领域,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以上这些变化均对特种气体纯度、杂质含量、混配精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下游产业技术的快速更迭,要求更大的晶圆尺寸、更细微化的制程技术,电子特气作为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材料,其精细化程度与稳定性要求持续提高,而对先进制程用中高端气体材料的需求更为迫切。受到AI、云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需求的推动,WSTS预测,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将达到70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预计2026年继续增长8.5%。由于人工智能(AI)半导体的需求持续推动晶圆消耗,TECHCET的数据显示,2025年半导体制造材料市场预计将同比增长近8%,整体半导体材料市场在2023年至2028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5.6%,并在2028年突破840亿美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逐步释放,半导体行业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从而带动电子特种气体的需求增长;